哈尔滨创业服务网 政策扶持 哈尔滨市香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哈尔滨市香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哈尔滨市香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2020年12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环境

第二章 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二、积极搭建产业平台

三、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能级

第四章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三、拓展国内外泛区域开放合作

第六章 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一、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第七章 建设绿色美丽香坊

一、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二、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三、推行绿色发展方式

第八章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实施健康香坊战略

三、提升文体惠民政策

四、推动社保提标升级

五、完善养老育幼服务

第九章 建设高水平平安香坊

一、完善法治建设

二、落实安全韧性城区建设

三、推动高质量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第十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强化三个重大支撑

三、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攻坚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我区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香坊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和龙江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克服严重新冠疫情冲击、外部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困难和挑战,团结一心,扎实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香坊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进一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哈电集团等中省直规上工业同比增长17.3%,拉动力明显增强;万科智慧未来城、恒大时代广场等3个百亿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促进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以伏尔加庄园、普罗旺斯庄园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游组团形成规模撬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0.9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高于全市增速16.9个百分点。五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27.1亿元。

——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实体经济不断优化,现代产业新体系初步构建,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二五末的0.9:37.8:61.3调整到0.5:38:61.5。累计开工建设省市重点产业项目63个,完成投资147.3亿元,核电汽轮机、伏尔加庄园等18个项目建成投产;引进项目279个,签约总额2483.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0个,实际使用内资432.3亿元、外资4.6亿美元;五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4户,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32户。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专项资金近亿元,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相关支持的单位。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14476户,比2015年增加8614户,占全市总量的13.1%,打造了国内首家梦幻天地室内主题乐园——永泰世界和省内最大的儿童室内主题乐园——松松小镇等旅游产业项目,形成了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业态。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主动融入“龙江陆海丝路带”“哈长城市群”建设,黑龙江香坊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省市对俄经贸合作的主体地位日益突显。“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建成并启用全省首个“24小时不打烊”的综合性全自助政务服务大厅,实施“诚信纳税免打扰”管理新模式,开出全省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全市率先推出第一个产业监管办法、第一个商事登记“住改商”承诺制免证明。打造了哈市首家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专业楼宇——香坊金融大厦,入驻企业达77户。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基层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交流会在我区召开。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文景头道街、荣进街地道桥、二环路高架桥等22条路桥改造工程完工通车;维修市政道路46.36万平方米,大中修道路50条。改造司徒街、香安街等8个“城市疮疤”,拆除违章建筑110万平方米。征收城镇、集体项目89个、630万平方米,实施棚改项目22个,近1.8万户居民喜迁新居。改造老旧小区13处83万平方米,改造居民庭院33个。拆并小锅炉177台,改造供热老旧管网135公里。新建公园、游园、广场10个,新增绿地35.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3%。拆除“大棚房”268栋、13万余平方米;稳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1527人,完成“十三五”总体目标的117%;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732元/月,农村低保提高至每人4404元/年;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提高170元,“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成为全省唯一区级联系点。“十三五”期间,全区教育总投入49.58亿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学前教育,探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领跑全市。实施“健康香坊”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荣获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阅读,群众文体生活日益丰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战果,破获案件47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5名,查扣涉案资产1.78亿元,深入推进“三所联动四调衔接”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香坊区代表哈尔滨市圆满完成全省“七五”普法验收。平安香坊、法治香坊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稳定形势不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疫情发生以来,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摸排工作,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实战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人防+技防+物防”的综合管控要求,建立117个社区疫情防控网格和46个行政村疫情防控网格,实施三个“紧盯”措施,采取海报、公益广告、动漫小视频等手段加大疫情防控社会宣传力度,举办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推出基于网格化的疫情防控平台。采取“面对面、点对点、实打实”的方式,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促双赢”。

二、发展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我省振兴发展,多次对东北地区、我省作出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我市加快振兴发展注入强大的政治动力,为我区工业强区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政治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系列支持东北振兴政策措施,特别是国家支持深哈合作、哈尔滨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以及省实施强省战略,给我市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为我区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提供政策参考;国家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区进一步打造工业强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同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国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各地对生产要素争夺更加激烈。香坊区发展中受新旧动能转换、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增长乏力影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定。就业环境、薪资待遇、大型企业数量、民营经济规模、双创氛围等方面有待持续提高,导致香坊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宜居宜业承载力、发展要素保障力都存在明显短板。

总体判断,香坊区“十四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时代要求和丰富内涵,着眼“两个大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面性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香坊区新征程,服务哈尔滨市谱写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

第二章 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考察黑龙江所做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香坊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自主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功能提升有机结合,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振兴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用新发展理念推动并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为振兴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力争香坊区综合经济实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城乡统筹建设升级,民生事业取得进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树立典范,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为乘势而上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5个百分点以上,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端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基本形成现代产业布局,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创新驱动迸发新活力。创新型城区建设全面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在关键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累计达到100家。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更加优良,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深入融入“一带一路”,依托综保区建设为其配套的智能制造园区,在深哈合作中取得新成果,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城乡统筹谋划新发展。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进程,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积极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全民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城区创造有利条件。

——治理效能开创新局面。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法治城区、韧性城区基本建成。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提升,为建设“平安香坊”贡献力量。

到2035年,力争香坊区综合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搭建起现代经济产业体系,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实现教育现代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树立典范,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为哈尔滨市在东北地区率先建设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作出突出贡献。

香坊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实际 2025年目标 备注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高于市1.5个百分点 预期性
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 预期性
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6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预期性
7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预期性
8 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预期性
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预期性
10 城镇登记失业率(%) 3.9% 4.3% 预期性
1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降低(%) 预期性

 

第三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落实哈尔滨市“4+4”现代产业在香坊区布局,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业、高端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加快建成工业转型示范区,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构建“一带、二核、二片”产业空间布局。根据我区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遵循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的演变规律,强化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作用,最终形成“一带、二核、二片”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带:阿什河文旅产业发展带。对阿什河(香坊段)区域资源的依托与整合,打造西起香福路东至阿城交界处的滨水文旅产业带,重点发展文旅产业、康养产业,以及相关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科技等资源融合产业。

二核:公滨路-香福路商贸核心、江南中环路-长江路文旅产业核心。商贸核心以都市经济为特色,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重点,发展金融、科技、服务、文化教育、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校园经济、地铁经济。文旅产业核心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为主,布设以冰雪、历史文化、都市旅游为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业。

二片:现代城乡融合片区、生态乡村片区。现代城乡融合片区以综保区、集装箱中心站等平台为依托,以区港一体化为牵动,以“保税+”为特色,重点发展陆港型现代物流、国际商贸和进出口加工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突出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三大主导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生态乡村片区以阿什河流经幸福镇、成高子镇、向阳镇左右范围内,依托薰衣草生态文化、满族文化、康养文化,发展智慧农业、特色风情、温泉养生等休闲片区。

二、积极搭建产业平台

搭建经开区产业平台。高标准编制香坊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布局园中园,打造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围绕重点企业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新闻出版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进5S管理、6σ等先进管理方法,支持企业申报国家质量品牌建设试点和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培育一批省级品牌产品。(园区办、工信局)

新建南部产业平台。在香坊区南部集中规划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吸引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入驻。积极引进和培育“专精特新”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园区,为香坊区培育增量装备制造产业奠定基础。(园区办)

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围绕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及产业园区开展定向定点招商,加快建立“部门+企业”、“专班+园区”、“目标+考核”的招商引资新机制。落实哈尔滨市政府《关于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引进跨省和跨地域“飞地经济”项目。利用深哈合作契机,加快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沟通与对接,最大程度承接各地区的产业转移。(投促局、园区办、发改局、工信局)

三、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能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挥香坊区电力装备比较优势,依托哈电集团下属三大动力厂优势,以企业搬迁改造和转型发展为契机,延伸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条,重点延伸上游的研发、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交易,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性服务业,下游的营销、售后服务及备品备件供应等业务,重点布局火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及配套产业,着力打造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利用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庞大市场需求,加大核电装备研发投入,抢占第三代核电装备技术优势,增强香坊区核电装备制造竞争力。同时以黑龙江香坊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设智能化厂房,引进智能机器人制造,新材料制造,对外出口加工及保税产业。(工信局、园区办)。

专栏1  智能制造
产业 企业园区 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 依托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轴集团公司、哈尔滨汽轮叶片和汽轮罩壳制造公司、哈尔滨博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站辅机、关键阀门、主泵电机、高压加热器及除氧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大、中、小全系列燃气轮机生产制造服务,生物质发电、核电等新能源装备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
黑龙江香坊经济开发区 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设智能化厂房,引进智能机器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对外出口加工及保税产业。

    培育壮大高端商贸物流产业。优化调整商贸流通业的布局结构,重点打造万达、乐松商圈,建成综合性、高档次、多业态、多功能的商业中心。依托万达、乐松商圈发展商业、旅游、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的特色街区,增加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功能,打造旅游美食、服装、餐饮娱乐等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依托恒大时代广场运动休闲街区,建设商旅文体联动发展示范项目。培育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四大夜间消费聚集区,包括香坊万达广场(万千百货),乐松商圈(乐松购物、和平凯旋新生活、松雷商厦),从尚志公园彩灯会延伸至横道街特色餐饮夜市,以及乐园街夜市小吃餐饮集聚地,打造“夜购”、“夜游”、“夜品”、“夜娱”、“夜赏”为一体的消费聚集区和网红必到打卡地之一。依托综保区,重点发展以陆港型现代物流、国际商贸和进出口加工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依托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哈俄班列”、“哈欧班列”等基础优势,发挥嘉圣物流园、龙运冷链配送中心等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线上线下交易等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围绕香坊区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等工业较为集中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集中建设一批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加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与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保税区、龙运物流园等物流节点设施联动,共同形成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引进培育专业物流企业,针对电站设备等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哈动物流等大件运输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延伸企业服务链条,嵌入主机厂产销供应链,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全程物流服务,降低装备制造成本,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针对食品工业引进和培育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农产品物流企业,满足高品质生鲜、绿色有机食品的冷链物流需求,提高香坊区高品质农产品辐射范围。依托香坊区龙头物流企业或者物流节点,搭建香坊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区域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共享,提高区域物流运作效率。大力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香坊区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区域物流现代化水平。鼓励区域内的装备制造企业、仓储企业应用自动化分拣设备、立体库,提高企业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商务局)

专栏2  特色消费场景建设重点
场景 建设重点
夜经济消费场景 开辟夜间美食品味、观光体验、艺术欣赏和时尚消费示范街区,建立香坊区“商圈企业联盟”,大力激活夜游夜娱夜购市场,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特色商圈地标,打造具有特色的“夜香坊”。重点培育乐松、香坊万达、永泰城、司徒街夜市等。
重点商圈 在安埠、安乐区域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幸福区域商业中心初步形成,加快形成黎明、朝阳区域商业中心。
特色美食街区 幸福路、菜艺街、 安埠街、香福路特色饮食示范街区。
商旅文体联动

示范项目

恒大时代广场运动休闲街区项目建设。

做精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重点布局冰雪体验、特色小镇、人文历史、避暑度假等旅游项目。着重完善阿什河沿线(香坊区段)滨水文旅产业带建设,构建“文化旅游业+”产业体系,推进“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工业强区”、“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花果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创意、农业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康体运动等业态。创新体验式旅游模式,建设农业休闲体验基地、文化创意示范园和旅游特色村。依托普罗旺斯庄园、伏尔加庄园、新海都温泉等项目,打造沉浸式避暑及冰雪体验胜地。依托三大动力、哈量、哈兵器等知名工业企业,鼓励开发工业研学旅游、商务考察旅游、工业观光旅游。依托老工业搬迁基地,挖掘工业文化内涵,以文化创意为驱动,对老工业厂房及空间进行改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及文化创意产业园。活化开埠文化元素、香坊历史文脉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创意研发并制造香坊特色文化旅游购物商品。促进文化旅游与特色农业种植、生态水库等融合,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农产品采摘、现代农业休闲、农事渔业休闲、都市农场等业态。促进文化旅游与特色乡村融合,依托满族文化、鲜族文化、金源文化,挖掘文化内涵,建设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民宿、餐饮、购物,打造民俗风情游及农家乐产品。促进文化旅游与农村、健康、养生多元融合,依托乡村生态优势,突出文化创意,打造农旅结合的田园综合体、健康养老小镇、养生休闲小镇、温泉度假小镇等农旅综合体。加快布局康养产业,建设康养小镇、康养社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构建满足多层次、多年龄段消费需求的康养产品体系。建立旅游服务平台,面向香坊区旅游资源,打包建立集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配套服务及产业协同联动等于一体的旅游服务平台,全面提升香坊区旅游产业服务水平。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增量市场,通过积极与哈尔滨其他区县、周边地市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主要景点联动合作,打造若干精品旅游线路,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国际化、全程化、高端化旅游服务,实现旅客出发地与景点间的无缝对接,建设立足香坊区、辐射东北亚的旅客服务枢纽。依托区域内外存量与增量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吸引龙头旅游企业、旅游配套企业在香坊区集聚,构建哈尔滨市旅游总部基地。构建集创作、交易、展示、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具备商务、休闲、餐饮、旅游等多种功能创意园区,为创意工作者和创意企业提供活动空间,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创意产业以广告、设计(含环境、建筑、工业、时尚服装、软件、企业形象等方面的设计)、文艺演出、艺术创作、电影电视制作、数字动漫等产业为主体,联动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等传媒产业。突出服装设计、广告设计、软件设计、动漫、音乐、影视、传媒等产业的发展,培养引进创意人才。用创意产业的加快发展留住人才,提供创意人才展示才能的舞台,在全区营造发掘创意性思维的氛围,激发广告人、设计人、策划人、出版人、传媒人的创造潜能,打造创意产业高地。加大对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对重点创意项目、创意产业园区给予扶持。要推动创意产业展览展示、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开展,通过创意活动的专业化、直观化、互动化和国际化,不断提升我区创意产业规模、质量和水平。推动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新闻出版产业基地。(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体系。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发展棚室蔬菜、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引导农民适当扩大鲜食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重点扶持、壮大区内和粮农业、秋林云宴、冰城牧业、天旺生态养殖、金新农饲料等一批加工企业,形成以品牌为龙头,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畜牧产品加工产业能力级和产业竞争力,以大宗农产品和牲畜屠宰加工为主,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农副产品、山特产品、绿色有机食品、休闲食品等其它生产加工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扩张和附加值提升。依托区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新模式,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在农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使用和推广方面,应通过选取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农户进行先期的产品推广,通过产品销售能力和利润的体现,提升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影响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水平,增加农户收入。建设标准化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充分利用区内村镇原有的蔬菜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品牌,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的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种植基地,重点加强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产品标准化生产。利用区内村镇牧场种植基础,发展精品林果种植,并拓展产业链条,形成精品林果、园林观赏花灌木、景观草坪等品种。继续发展壮大区内园艺种植产业,以春光园艺、宇阳花卉为龙头,发展传统花卉苗木种植的同时,抓好花卉苗木品种引进与结构调整,积极引种培育名优特花卉品种。重点布设以粮油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制造、酒和饮料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保健食品制造为特色的高品质食品产业。针对食品加工产业香坊区在未来在产业发展中要重点发展前端的产品研发和后端的品牌营销。在产品研发环节可依托哈尔滨市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与哈尔滨高等院校、食品研究机构合作,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产品品牌营销环节,以生产厂为主体,鼓励企业创建品牌,不断扩大产品营销范围,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生产加工环节,实现产品的增值,从而提高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借鉴国内发展较好的农产品产业园区发展经验,围绕2-3个食品加工细分行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香坊区重点围绕大米、畜产品、大豆加工链条,发展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中高端营养品等环节,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农业农村局)

专栏3  重点产业链条
重点产业链 重点企业 发展方向及重点产品 重大项目
清洁能源

装备

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汽轮叶片和汽轮罩壳制造公司、哈尔滨博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冷器、电站辅机、关键阀门、主泵电机、高压加热器及除氧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大、中、小全系列燃气轮机生产制造服务,生物质发电、核电等新能源装备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 哈尔滨汽轮叶片和汽轮罩壳制造公司等智能制造项目。
现代粮油及饮品加工 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秋林里道斯饮料公司、哈尔滨兴普饲料有限公司等。 水稻种植加工、玉米深加工、饮品、饲料加工等产品。 哈尔滨兴普饲料有限公司饲料加工等项目。
信息 黑龙江通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及汽车电子研发制造、水下数字通讯系统等产品。 黑龙江通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水下数字通讯系统研发应用。
新材料 省科学院石化院、哈尔滨哈玻拓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航空复合材料、生物基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胶粘剂等产品。 省石化院高性能胶粘剂生产目。
特色文化

和旅游

新海都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哈尔滨五洲城置业等。 主题特色演艺、冰雪旅游、生态避暑旅游、时尚创意、文化制造、森林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专题线路等产品。 五洲城置业五洲城乐园、冰城夏都影视基地一期建设等项目。

 

 

专栏4  大工程
工程 建设内容
智能制造园区工程 项目打造成为哈尔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引擎、国家东北亚国际合作新平台,作为亿达未来集团产城融合项目的标杆项目,打造集标准化厂房、独栋厂房、办公楼、人才公寓等业态。项目运营成熟后,预计十年内实现年总产值100亿元,税收约10亿元,直接与间接带动就业岗位十万余个。
影视基地工程 建设全国一流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包括实景拍摄观光区、共享拍摄场地、综合摄影棚、实景文艺演出场、影视商业街、梦幻游乐园、国际剧场、创意公办区、影视博物馆、明星馆、游客拍摄体验区等。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年销售收入23.8亿元,项目公司净利润7.92亿元,税金3.83亿元,新增就业10000人。

 

第四章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定人、城、产“营城逻辑”,推进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提升城区现代化水平,以旧城改造释放空间活力,以数字治理激活发展动能,加快打造哈尔滨核心活力城区。

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深化农村改革工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支部领办、公司运营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深化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解决本村富余劳动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巩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各镇、街道建立联审联办机制,设立审批窗口,配备村级协管员,制定操作指南、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产权保障。(农业农村局)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香坊区农村“四好公路”、改造农村危桥。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推进老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加强供水和污水处理、抗灾防灾工程和设施建设。谋划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移动接入层OTN网络改造和扩容工程、龙江网络城乡宽带扩容覆盖工程建设,为香坊区乡镇配置2*10G业务,建设架空光缆,满足乡镇下数据网交换机的上联需求。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统筹城镇规划建设,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乡村规划全覆盖,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推进农房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分类推进“厕所革命”。鼓励农村大量新增绿化面积。大力推动农村路灯建设,确保夜间通行安全环境。新建“菜园革命”示范村。(自然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

着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强片区统筹研究,识别城市更新重点地区和空间时序,科学制定规划管控要求和差别化规划指引。推行有机更新、微改造的方式进行旧城改造,针对一些重大隐患或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允许其合理运用局部拆建、扩建、加建等多种方式予以实施。实施“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提升服务功能、打造小区特色、强化长效管理”等5方面的改造,重点突出综合改造和服务提升。对影响老旧小区居住安全、居住功能等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列入改造计划,确保实现小区基础功能提档升级。结合小区实际和居民意愿,实施加装电梯、提升绿化、增设停车设施、打造小区文化和特色风貌等改造,落实长效管理,提升小区服务功能。加大对老旧小区周边碎片化土地的整合利用,对既有设施实施改建、扩建。(住建局)

继续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增加棚户区内必要的公共空间与配套设施,提升空间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加强住房保障。重点推进城中村改造,支持符合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的项目申报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推动重点村屯改造,重点启动哈平路与学府路之间区域的拆迁及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推动以创新理念打造城中村项目绿色宜居民生工程。完善违建防控长效体系,基本实现无违建。(棚改办)

积极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在居住地和工作地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套完整服务设施,形成15分钟工作圈和生活圈。建设邻里中心,提供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按照“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创新社区”思路,建设制造、居住、商业和生活服务多元共享空间,打造互动交流场所丰富的产业综合体和“三生融合”的综合社区。完善提升发展商业流通业的配套设施,按照“一中心多节点,分布式商圈,一片一个商圈”的思路,建设商业基础设施。抓住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的契机,通过项目带动等措施将旧厂区、旧仓库等更新改造为承载旅游、休闲和文化创意功能的空间。推进以场所营造、业态重塑为主的社区微更新,在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片区重点完善交通、步行系统,公共服务功能。(住建局)

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构建“城市-社区”二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以河道、绿道、公共服务带组成复合公共服务链。主动推动“城市双修”,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区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区特色和活力。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落实上级布设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构建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鼓励推广低影响开发理念,打造韧性城市,建设海绵型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鼓励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储水池塘、人工湿地等。(住建局、城管局、园林局、执法局)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动。落实省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好政务服务,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搭建乡村旅游平台,鼓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作用,对已确权的耕地和林地,推进依法有序流转。落实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向农村流动,带动农村就业、信息化、城镇化的协同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局)

推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落实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利用已有的要素聚集空间打造城乡产业要素共生平台,鼓励城市产业要素通过农业产业链的节点衍生新业态。(农业农村局)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按照污水和垃圾处置设施、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同部署同规划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水、电、燃气、公安、消防、园林、环保等市政公共设施,构建“区、街、社”三级多层次、全覆盖、便利化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实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和城乡燃气管网设施建设,构建稳定可靠的电网,提高供气网络的调储能力。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建设一批“小街区规制”示范区,丰富城市“毛细血管”,打通城市内部“微循环”,形成交通便利、功能完善、形态优美的城市空间。(住建局)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各街道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织密5G基站密度,帮助企业加快独立组网建设,提升端到端网络性能,加快打造5G“神经网络”。加大对基站站址资源支持力度,在旧城改造、新建、改扩建公共交通、公共场所、园区、建筑物等工程时,统筹考虑5G站址部署需求。加强电力和频率保障,推进基站和机房等配套设施由转供电改为直供电。进一步深化铁塔、室内分布系统、杆路、管道及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工信局)

加快布设“智慧城区”基础设施。扩大智能交通设施覆盖面,提高覆盖密度,提升技术含量,深化应用管理。加快智能建筑建设,推进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和三网融合在建筑中的综合运用,实现建筑的高效运转和节能环保功能。实施智慧排水、智慧燃气、智慧供水、智慧供热、智慧电力、智慧通信、智慧管廊等城区管网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区地下管网管理和服务水平。升级信息监控系统,整合数据资源,逐步建成技术先进、互联共享、市域通用的智慧型城区管理平台,高标准保障城市道桥、路灯等市政设施运行。(工信局)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格局。贯彻落实市级统一部署要求,优化城区路网结构,重点推进香坊区东部、南部交通路网建设。全力推进城区快速通道建设,织密快速通道网络,持续推进文景头道街、安通街打通工程,着力推动万科城市之光配套道路建设,提高城区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快打通“断头路”、“卡脖路”,畅通城区微循环。改善公滨路、香福路与哈成路周边的交通环境,完善路网功能。完善城中村改造和路网建设,缓解城中村改造项目周边交通压力。(住建局)

专栏5  道路及交通建设
类别 项目 工程范围 道路总长(千米) 建设年限 估算投资(亿元)
区级投资 万科城市之光配套道路(动力东西街32、动力南北路17) 动力东西街32:动力南北路28至动力南北路27,长0.44公里,红线宽20米;

动力南北路17:动力东西街31至动力东西街33,长0.53公里,红线宽20米。

同时配建排水管网。

0.97 2021年 0.24

 

第五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

“十四五”期间,我区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转型升级,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区。以深哈合作为契机,全面对标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经验,进一步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民营经济、配置要素市场化等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改革中取得突破,逐步清除束缚市场活力和阻碍市场规律的体制机制障碍,服务构建“政府创环境、企业创财富”的发展新局面。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探索建立企业登记“秒批”系统,实现企业登记全程零见面、零跑动、零干预。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推广告知承诺和容缺后补审批模式。优化政务服务,提升综窗受理服务模式质效,简化审批环节和精简审批要件,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等改革。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制定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条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营商局)

建设信用体系示范城区。全面落实《哈尔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条例》,加快编制香坊区信用目录,全面归集企业监管信息,搭建信用信息平台,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和市场效率。强化政务诚信,推进信用奖惩,将政务诚信纳入考核。紧扣群众反映热点、营商环境痛点和市场监管难点,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的精准度。(营商局)

二、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坚持资金扶持与服务优化并重的人才政策。统筹考虑全区各类资源供给能力,建立资源清单,从子女入学、人才入户、住房保障、体检疗养、政策需求对接、事业交流等方面设置人才“服务包”,切实提升人才获得感。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人社局)

推动产业空间集约开发利用模式改革。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 改革,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和供地供应力度,根据工业项目 产业类型、生产经营周期等因素,灵活确定工业用地供应方 式和使用年限。综合运用土地整备、旧城区改造和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等多种开发手段,增加政府主导的连片空间供给,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深改办)

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扩大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范围等政策,实质性降低民营企业负担,强化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创造活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2020—2022 年)》,持续推进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落实落地。(国资办)

三、拓展国内外泛区域开放合作

深度融入“深哈合作”。完善香坊区与深圳对口合作区建立合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在干部和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借鉴深圳经验,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实现“对症下药”,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做法,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移动化政务服务建设。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相关专家或优秀人士集中时间进行专题辅导、交流经验,到其他兄弟单位学习考察交流。将封闭学习与开放学习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开辟网上学习新领域。进一步借助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东北分院和东北亚创新研究中心等平台,落实人才优惠政策,为校企合作搭建人才互通桥梁,发挥好“中俄国际青年梦工场”作用,鼓励创新创业、离岗创业。深入学习前海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鉴前海模式,因地制宜,结合香坊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抓住“深哈合作”机遇,推动香坊区名优农产品“走出去”“引进来”,重点支持云宴公司、和粮农业、冰城牧业等龙头企业与深圳销售终端对接。积极对接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不断完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东北区域总部和智造中心建设,形成具有与中建钢构同水平的大型高产生产基地。积极对接前海资源,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金融、商业及产业资源,在香坊区建设一个营商环境优良、新兴产业集聚、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齐全、运营管理高效,集商业金融、文化设施、科研教育、旅游娱乐、高档住宅等为一体的经济活跃新区。依托深圳万科资源,在香坊区打造集总部基地、科创孵化、智慧商业、生态服务为一体的智慧产业园区。引入恒大资源,在香坊区规划建设大型高档住宅社区,建设高标准恒大影城、恒大儿童乐园、商业综合体及配套附属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品质上乘的综合性社区。(发改局、投促局)

加强区域产业联动。以“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为导向,以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哈尔滨国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以整合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为手段,以哈尔滨综合保税区配套产业发展为带动,促进多区联动发展,推进产业“造链”、“补链”、“强链”发展,加速存量资源盘活,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拓展对俄罗斯及亚欧大陆经济板块的合作,形成双向开发开放格局。抓住省市全力建设哈尔滨新区的战略机遇,积极衔接哈尔滨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全面开展产业链协作互动,强化政策重叠区的发展优势,打造哈尔滨新区联动发展区。充分利用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与哈尔滨市香坊区战略合作关系,依托香坊区工业园区,承接哈尔滨综保区产业外溢,推动外向型产业的集聚发展。加强与周边区域联动,主动对接南岗、阿城、平房区产业资源,延展产业链,推动区域间产业联动发展。(投促局)

第六章 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促进科创资源汇聚,强化科创载体建设,完善科创生态环境,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技强区步伐,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一、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整合科技资源力量。抓住“科教强省”战略及省市实施科技专项行动契机,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创科技创新全新局面。充分利用“三大动力”、和泰电力有限公司、博深科技有限公司等自主创新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优势,推动知识和科技尽快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创新动能。以政策、资金、发展空间为外部支撑,充分吸收和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科技转化经验和模式,以科技促发展,以技术带经济。依托市龙哈工业云、产融合作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科技创新链条的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工信局)

推进科创载体建设。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省科学院石化院申建动物细胞与遗传工程、寒地作物生物学、优质蛋白食品科学、国家化工新材料等重点实验室;依托哈电集团、东北农业大学、哈兽研申建国际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寒地健康养殖模式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动物抗病增效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加速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鼓励企业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设专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特色创新创业载体,打造与主导产业配套的创新创业基地。(工信局)

专栏6 战略科技力量平台建设重点
场景 建设重点
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申建动物细胞与遗传工程、寒地作物生物学、优质蛋白食品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省科学院石化院申建国家化工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创新中心 依托哈电集团申建国际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申建寒地健康养殖模式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哈兽研申建动物抗病增效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吸引科创人才集聚。突出人力资源服务,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积极落实市级人才发展配套,围绕研发平台,有效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注重中外技术合作,依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高端产业平台,积极引入俄罗斯、东欧等国际人才。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人社局、科协)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省科技型企业(特色型、示范、代表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持续培育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科技创新服务工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的“卡脖子”技术,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组建行业创新联盟,围绕产业共性需求推动联合技术攻关。依托哈电集团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主攻清洁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工信局)

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链。建立高效的“政产学研用”对接机制,以“雏鹰”计划为导向,从发明专利、高端研发、技术成果等方面生成一批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并迅速扩散到以科技为支撑的主导产业中。充分利用现有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对接引入国内龙头产业服务平台,加速前沿技术的就地转化,支撑我区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达山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对乳制品与肉类加工进行核心技术攻关。依托东北农大北方寒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开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攻关。依托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重点实验室,开展中药新药研制、中药材泡制加工、中医保健品研发、中医临床诊治研究等核心技术攻关。(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

专栏7  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
产业 领域 攻关方向
绿色农产品 乳制品与肉类加工 依托东北农大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达山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婴幼儿乳制品、干酪及酪蛋白、功能性乳制品及液态奶组分功能评价与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制备与应用。
先进装备制造 清洁能源装备 依托哈电集团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开展高参数高效率环保火电装备、第三代核电、清洁燃烧、大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新型水电装备、中小燃机装备、太阳能、风电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制造及示范应用。
智能农机装备 依托东北农大北方寒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开展大田作物精准播种施肥、高效联合收获及机械化还田、智能高效安全田间管理、大田蔬菜种植与收获、奶牛智能养殖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生物医药 现代中药 依托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重点实验室,开展中药新药研制、中药材泡制加工、保健品研发、中医临床诊治研究。

 

第七章 建设绿色美丽香坊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优化宜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加快推进公园绿化和游园建设。完善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加大各类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有序推进绿地日常养护工作,全面提升公园绿地品质。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公园游园建设,营造优美整洁、干净舒适、特色鲜明的游园环境。多渠道拓展城区绿化空间,全力挖掘城区绿化潜力,加快推进小微绿地、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积极推动“交通衔接、蓝绿交织、设施完善、城乡融合”的绿道规划建设,重点打造东部郊野绿道和阿什河慢行通道。到2025年,力争新增绿地15公顷、新植树木7.5万株,建设2个社区公园、5个口袋公园。(园林局)

二、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优化大气环境质量。推进落实“蓝天工程”,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统筹城市布局、调整能源结构,治理冬季燃煤污染,全面开展散煤治理工作。推进农村、城中村、棚户区燃煤替代“一片一策”。统筹协调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问题,加快新建污水源热泵、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锅炉淘汰、清洁能源调峰锅炉房改造等项目。(生态环境局)

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体系。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水生态修复和调度,推动水污染治理由“治污”向“提质”迈进,调配优化水量调度,重点保障阿什河支流生态流量。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深入落实河长制,推动阿什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局、水务交通局)

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实施黑土地保护专项行动,开展重点地块污染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强化未污染土地保护与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有序推进疑似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推动土壤污染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企业减存量控增量。强化督察考核和追责问责,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推行绿色发展方式

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推广重点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鼓励企业绿色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加快建设充电桩。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耗,促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培育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项目。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重点工作,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探索用能托管模式。(生态环境局、工信局、住建局、水务交通局、政府办)

坚持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加快实施工业领域“双替代”,大力推进管道燃气建设工作。强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加快煤改气、煤改电、集中供热等方式替代散煤供暖,扩大可再生能源供暖规模。积极推动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建设,优化充电设施规划布局。稳妥推进光伏光热、风能、核电、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应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生态环境局)

提倡绿色低碳生活。践行绿色生活,倡导全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推动再生产品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鼓励选用低挥发性水性涂料和环境友好型材料。推广全民绿色低碳出行,号召全民争做绿色低碳出行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城管局)

推进垃圾分类。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精神,促进城区居住区、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提高全民垃圾分类意识。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逐步增加密闭式拉运比例,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进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提升医疗废物处置水平。协助指导各街镇建设规范化的垃圾转运点及垃圾分拣中心,方便垃圾分类转运作业。(城管局)

第八章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以人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均衡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一老一小”人口问题,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全力打造民生新高地。

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五育”共同发展,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积极开展德育特色成果展示,促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和育人工作的阶段性特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教育局)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坚持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持续加大校舍加固维修改造和设备投入力度,继续保持基本均衡较高水平,中小学差异系数分别控制在0.50和0.60以内,推进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建设目标。(教育局)

打造优秀师资团队。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管编制、学校按岗聘用、教师良性流动的用人制度。优化“教研培”一体化研修模式,创建30家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积极推动学科研培基地的建设,增建研培基地12-16所。(教育局)

打造和谐阳光教育。扶持优质民办幼儿园向公益性、普惠性发展,新增3-5所公办幼儿园。全面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招生政策改革,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100%,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打造新兴优质学校,到2025年底规划新建学校6所。(教育局)

二、实施健康香坊战略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等11项健康行动,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开展多形式健康活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卫健局)

加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构建涵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在内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卫健局)

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精细化管理。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卫生健康队伍建设,重新核定直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编制,全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卫健局)

三、提升文体惠民政策

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新图书馆建设步伐,到2025年建成3-4家主题图书馆。推进区块链图书馆建设,打造以“文旅融合”、“文企联姻”为机制的多元化特色图书馆。加强文化圈建设,积极向上申请设备资金,进一步加强文化设备配置。持续打造香坊区特色文化品牌,逐步加强各类文艺辅导培训,深入开展特色鲜明的群众文体活动。(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和志愿宣讲活动,积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培训班。“十四五”期间,力争发展体育社团15个,建立体育活动站点50个,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人,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000场次,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达到40 %。全面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对体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到2025年新建五人制足球场地及多功能场地15块,安装健身器材50件套。加快在公园、绿地配建体育设施。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功能性、公益性强的各类场馆(池)。促进竞技体育水平提升,紧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运动员业余训练科学管理、优秀教练员引进等方面工作,发展冰雪运动,以香坊区冰上运动中心为基地,开展冰上运动培训,社会公益服务,贯穿全年的冰上赛事活动。(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四、推动社保提标升级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完善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向上争取创业资金支持,加强与新型创业平台的合作。深入实施离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大再就业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和重大集体争议应急调解机制,依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人社局)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推动全民参保扩面,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参与构建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体系。(人社局)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建立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人社局)

五、完善养老育幼服务

推动“老有所养”。强化家庭和社区养老功能,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老年人照护中心,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动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等服务项目开展,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推动机构养老全面升级,重点发展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智慧化的养老机构。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慈善捐助、慈善信托等方式支持发展养老服务,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民政局)

推动“幼有所育”。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城乡社区婴幼儿照护设施建设,加强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婴幼儿照护班,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照护服务,如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提供开展差异化服务。(民政局)

第九章 建设高水平平安香坊

对标先进,着力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文治铸魂、心治固本”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完善法治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统筹提供风险防范、矛盾化解、纠纷调解等“一站式、全流程”的综合法律服务。(司法局)

提高地方法治化建设水平。全面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发、备案和清理工作,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健全完善“三所联动四调衔接”矛盾纠纷长效化解机制,打造香坊版“枫桥经验”。持续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控,防止脱管、漏管,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水平。(司法局)

二、落实安全韧性城区建设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推动实施香坊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实现数据动态更新。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推动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梳理总结需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提升科技兴安发展水平。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整体安全素质。(应急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平台,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灾救灾,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强化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应急实战能力。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推进应急物资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扎实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分别在向阳镇、幸福镇、成高子镇、朝阳镇建设乡镇政府专职消防站。(应急局)

强化社会治安防控。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推进多方协同预警与联动治理,纵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打造智慧安防体系和联勤智慧中心。全面推动“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管家式”警务新模式。加强重点区域平安建设,完善复杂区域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强化学校、医院、城中村、商贸市场、娱乐场所等重点区域整治。探索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综合应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加强反恐、禁毒、犯罪预防和社区矫正工作,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公安分局、执法局)

严守食品安全防线。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全程食品追溯体系,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健全问题食品药品召回和信息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立体监管工程,加快建成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和监管网络。(市场监督管理局)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搭建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制。推动设立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争取创建全市领先、国内先进的现代化预防救治和监督体系。推动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各部门卫生应急管理职能。(卫健局、疾控中心)

三、推动高质量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涵盖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等部门多个业务领域的模块建设,促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政法委)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实现城乡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村(居)民自治章程全覆盖,落实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着重提升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推进城乡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5%。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支撑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扩大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优化人员配置,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完善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设计,建立多元化、分层次的培训机制。(组织部)

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大力发展政府职能承接型和补位型社会组织,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着力打造区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加快建设多方联动的社会组织孵化器集群。增强社会组织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民政局)

引导社工、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发动社工、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强社工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社工服务水平及管理水平。积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深化社会工作服务成效。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党建+社工志愿者”模式,引导社工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效能,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民政局)

第十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效落地。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深化作风整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和落地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二、强化三个重大支撑

聚焦承接落实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根据国家政策和相关专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抢抓政策机遇,系统谋划策划各重点领域需要向上争取,并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开放举措、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围绕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对标对表国内先进地区,复制推广自贸区、新区成熟经验,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坚持项目导向,注重把发展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把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通过项目新突破实现发展新突破。坚持招商引资,聚焦实体经济、城乡融合和社会民生等领域,汇集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以优质增量主推转型升级。

三、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报道,加大对香坊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深哈合作,推动香坊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报道力度,协调省市主流媒体、中央主流媒体加强对香坊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宣传推广。借助电视、广播、微信等媒体进行多渠道、深层次的广泛宣传,调动全社会力量、借用民间智慧共同参与到规划实施中来,激发香坊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和内生动力,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四、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主动对国家、省、市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接,积极推动规划融入市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积极配合省、市形成“多规合一”的统一规划体系。加强规划提出的各项重大举措与省、市、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热点对接,强化规划实施跟踪分析和监督评估。加强规划分工落实,分解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明确实施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领导责任和实施职责,确保全面完成本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强化规划监测评估,建立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调整”的滚动循环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规划评估客观性和科学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哈尔滨创业服务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0451zhuce.cn/2022/07/20/3617.html

作者: 香坊区注册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451-8135000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i@lr5.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添加企业微信: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首页
联系我们
我要注册
在线咨询
优惠活动